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吕雉
吕雉的这个角sè我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因为这样的女人不是寻常人所能够理解的。也许那些杰出的人不过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同样生而为人,但人跟人是不同的。吕雉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人。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半女人的功业最为引人注目,战国时期的赵威后、大汉高后吕雉、北魏冯太后、大唐女皇武则天,还有就是清代的孝庄。这五个女人中,赵威后的功业知道的人不多,《战国策》中有一篇叫做《触龙说赵太后》的文章,赵威后功业不多,但是应该说是女子秉政的开端,可以算半个。其余的四个人每一个都是女中翘楚,姑且略过冯太后、武则天、孝庄等人不说,吕雉帮助汉高祖刘邦安定天下,稳定朝纲。有人说,守业更比创业难,这句话就是说,刘邦打天下容易,但是帮他守天下的吕雉的功劳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吕雉大约是后妃争斗的鼻祖。
夏朝妹喜、商朝苏妲己、周朝褒姒还有chūn秋时候的骊姬什么的事情是祸乱江山,应该不算是后妃争斗,秦朝一统天下,但是始皇帝貌似并没有立皇后,而且那时候后妃都怕他,只怕是没有心思争宠。汉朝就不同了,吕雉是刘邦正妻,但偏偏刘邦是sè中饿鬼,难保吕雉不生气,而且刘邦驾崩之后,吕雉第一件事情是将儿子推上天子之位,第二件事情就是整顿**,将那些往rì她看得不顺眼的狐媚子什么的全都杀掉,而且对于她最痛恨的戚夫人更是做成了人彘。这道后来就成了后妃争斗惯用的伎俩。所以说,吕雉为后世的妃子立下了一个典范。
但吕雉的角sè很难写,因为表现一个复杂的人xìng很难。而且书里的吕雉一切的行为都可以被理解,所以难免有美化她的嫌疑。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想塑造的吕雉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她爱自己的儿子甚于一切,但是丈夫去世,她就成了一个掌家的女人,还要防着别人来分家产。可能年少时候的吕雉是个少不谙事的姑娘,但是经历了后来的沉沉浮浮坎坷人生,她的心早已经变得坚硬,但是为了她丈夫和儿子的基业,她没有选择。
关于吕氏动乱的猜测,占主流的人以为是吕氏要造反,而且吕雉也有野心,想要夺取刘氏的天下。这大概是不可能的,吕氏虽然在刘邦起事之初有过很大的帮助,比如刘邦想要什么粮草的,吕家是大族,有这个实力去资助刘邦,而且刘邦总是打败仗,输了就会夺别人的军权,这种**事情他没少干,只能说是刘邦欠吕家的,但吕雉是一心帮助刘邦安定天下,那些诛杀韩信、彭越的事情,还有震慑朝臣的事情,大多都让吕雉干了,所以当时的朝臣对她畏之如虎,比之刘邦更甚。
这样说来,吕雉在大汉朝有足够的影响力,她应该会有异心。可是她没有,刘邦临终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意味深长的话,就是吕雉问谁可为丞相,刘邦说萧何之后曹参,曹参之后王陵,王陵太过介直,所以让陈平做副手,而且钦定周勃为太尉,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刘邦其他的事情不行,但是用人是没话说的。如果吕雉真的想要刘氏的天下的话,她大可在后来将这几人处死,但是她一切都按着刘邦说的去做,显然是没有什么异心的。
但吕雉不一定没有挣扎过,因为吕家人一直都认为刘邦可恶,不该拥有天下,吕雉应该也有过挣扎。我最开始的时候也想写出这一份挣扎,但是写着写着,吕雉的xìng格已经那个样子了,所以想改也改不了了。
吕雉并不是一个冰冷的存在,她也不过是一个凡人而已,只不过那时候的形势完全由不得她,她也只能以一个女主的姿态将自己包围得严严实实的,让人看不出她有什么波动。从后世的观点来看,吕雉是一代英主,而且她所有的决策,清静无为、对匈奴的态度,以及用帝王的手段来笼络压制朝臣,这些都是可以名诸后世的功业。但是只因她是女人,无论她做得多好,总是有人苛求,所以她安定朝纲的事情变成了残暴,变成了代刘盈秉政,yù夺天子之权,而她在项羽营中的两年也成了她百口莫辩的污点。
但吕雉是高傲的,她不会向旁人解释什么。她同样也是理智的,也许她早就预料到了吕氏的覆亡,所以才千叮咛万嘱咐,让吕产和吕禄千万要握紧手中的将印虎符。但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有天意,吕氏自从吕雉驾崩之后,再也没有主心骨那样的人物,吕家如同是断了大梁一样,非非常之人,而享受非常之位,引来的只能是祸患罢了。吕氏的覆灭也只能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至于是谁先发难,恐怕并非如史书中记载的那样。
吕氏若是果然有反心的话,吕禄不会将将印拱手让出,吕产也不会傻乎乎地只带了那么少的人去未央宫劫少帝,他们手中有南北两军,稍微有些见识,也不可能让人夺了军权。
但长安之乱确实发生了,吕氏失去将印,也失去了最后一条退路,只能是任人宰割的份儿。史籍中记载,吕产死后,吕更始被杀,吕禄被斩,吕嬃被笞杀,长安中的吕氏几乎死绝,除了一个刘章的妻子,其余各地分封的的诸吕,有的避祸而去,有的直接被人杀掉。吕雉生前辛辛苦苦为吕氏构建的一切在她死后不过两个月就飞灰湮灭,也算可叹。
吕雉这样一个传奇的巾帼妇人,除却史书中为她定下的那副面孔,还原的吕雉或许才更有生命力。书中为她加了一个桥段,就是刘章跟吕秀成亲之rì的那个“结发”之礼,那时候的吕雉是一个平凡的长辈,那才是她除了冷厉的面孔之下的真实。
惠帝刘盈张嫣
惠帝的一生,也许就是一个悲剧。
史书中的记载,刘盈仁弱,仁慈之外,再加上一个弱字,让人眼前仿佛出现一个面sè苍白,又瘦弱的文弱书生的感觉。或许他的形象真的和文弱书生有些类似,而他短暂一生的经历可谓是一个苦难的历程。
众所周知,刘邦起兵打天下,无暇照顾家人,年幼的刘盈只能也是随着军队住着军营,在战争中更是有生命危险,在和项羽的大战中,刘邦仓皇逃窜,后有追兵事情紧急,刘邦竟然将自己的儿子推下车,想减轻负重从而逃过追兵,幸而有一个滕公夏侯婴几次将刘盈又抱回车上,不然刘盈的一条小命就这么挂了。
逃走之后的刘邦面对着刘盈,应该是有那么几分愧疚的,虽然刘盈还小,不懂得这意味着什么,刘邦后来让刘盈守在自己的大后方,栎阳,作为太子养着,如此刘盈这才算是远离了战火。天下安定之后,刘邦驾崩,刘盈登基,然后他见证了自己母后的种种作为,可能是心中过于震动,所以让年青的刘盈有些厌世的情绪。
刘盈应该是反对战争,反对残害人的生命,虽然他在栎阳安居,但是透过栎阳,他仍旧能够知道天下正是一片战火之中,如此,他的xìng格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情怀,那就是怜悯之心。他反对一切xìng质的杀戮,但是他又见惯了杀戮,而且这个杀戮的主角是自己的父亲母亲,所以他就更加不能接受,也将自己父母所做的罪孽全都归咎于自己的身上,可以说,刘盈身上背负了太沉重的东西,而这些对于生而为帝王家的人来说,本来不应该是什么,但这些却是刘盈身心中摆脱不了的枷锁。
另一项,和皇后张嫣之间的关系,更是他难以言说的痛苦,刘盈大张嫣五岁,这在年龄大些也不算什么,可当时他们都还小,刘盈十六岁登基,张嫣则是在十三岁做了皇后,年龄是很小,但古人都开智比较早,比如甘罗,八岁为丞相,和吕不韦比肩,秦舞阳,十二三岁当街杀人,这两人也不像后来的人一样,十二三岁什么都不懂。他和她是古人,年岁这一点上倒是无可厚非。但二人的身份上,刘盈是张嫣的舅舅,而且是亲舅舅,刘盈娶的是自己亲姐姐鲁元公主和赵王张敖生下的女儿。
这个身份在今天看起来有违人伦,但当时应该是没有什么事情的,我们说有违人伦是因为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但那段事情已经是历史,要想知道历史中的真相,也只有将人物复原在历史中。
书中写的是张嫣对自己的这位像哥哥一样的舅舅倾慕,所以才哀求吕雉赐婚,这个应该是存在的,因为书中的背景是刘盈和张嫣一起长大,都是在栎阳,而且古时候人开智较早,张嫣又是女子,所以才有了后面我们认为的“不伦之恋”。但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吕雉就算是想要用张嫣来巩固吕家的位置,那她可以直接找吕家的人来做刘盈的皇后,那时候自然会有年龄地位相似的两人,而不是张嫣,所以以为吕雉用张嫣巩固吕家地位的论述根本就站不住脚。
这段恋情到底怎么样,可能刘盈的态度说明了一切,他没有和张嫣圆房,可能也认为是有违人伦,但在这件事情中,谁都没有错,我们也无法去苛求古人,因为谁都不懂他们的心结。
现实中的刘盈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但至少不会是懦弱,他有怜悯之心,而且背负太多刘氏和吕氏的恩怨,一方是自己的父亲,一方是自己的母亲,他谁都不愿伤害,所以只能选择伤害自己了。史书中记载了惠帝两件事情,是带有说话的,一个是他起一座复道,类似于天桥,每次出行都是在高帝庙上面经过,叔孙通劝谏,刘盈这才恍然,于是想马上毁掉,但叔孙通建议迂回地处理此事,刘盈也接纳了他的建议。如此看来,刘盈知过能改,另一件事就是曹参不管事,刘盈就让他儿子问话,曹参一听儿子说话,cāo起家伙就是一阵暴打,刘盈知道后,就亲自去问曹参,曹参说了话,刘盈也接受了意见。这些小事中或许只是一个小方面,但却可以看出一个真实的刘盈。
书中写的他驾崩的情节,只是为了让他和吕雉冰释前嫌,这对母子很让人嗟叹,所以给了他们这样一个算是美好的结局。而刘盈说,来生只愿陪着自己的父亲母亲,还有一个张嫣,不再管什么天下,虽然说是为了照应主题“长乐未央”的感叹,但这样的事情,未尝不是这位仁慈皇帝的心声。
刘肥
汉高祖刘邦有八个儿子,排列下去依次是: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友、刘恢、刘长、刘建。刘肥是刘邦的长子,是刘邦四十岁之前和曹氏生下的儿子。在这个地方提到刘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刘肥的事情在书中着墨不多,基本都是回忆加陈述,但刘肥的角sè是很重要的,也是贯穿整部书的一个伏线。
提到大汉朝的历史,研究刘盈和刘肥的嫡长子继承制的人很少,因为这段历史很清楚,刘盈完胜,刘肥做了齐王。但是也就是这个嫡长子继承制,在大汉朝前五十年的历史中,也就是在吴楚动乱前后,乃是一个不得不提到的问题。
刘肥年龄比刘盈大了不少,基本上有十几岁,不然刘肥的长子也不会和刘盈的年龄仿佛。这在当时是很有利于继承天子之位的,刘邦做皇帝的最后几年,准备收拾英布的时候,下令让齐王带领军队围杀英布,那时候的齐王刘肥已经是一个出sè的诸侯王,将天下托付给他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当时刘邦宁可选刘如意,而没有提起刘肥,大概真的是因为他的母亲早亡,没有依靠的缘故。
所以刘肥只能黯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命,离开了长安,远赴东海之滨的齐国。但是刘邦并没有亏待他,相比于刘盈坐拥长安,但只不过有关中之地来说,刘肥的齐国是第一大诸侯王,等同于天子了,所以刘邦当时是立了八个儿子,也是将天下分成了八份,每一个封地都是刘氏的支属,这是刘邦迫于无奈之下的选择,也是保存刘氏血脉的一个好方法。
但这种奇思妙想被吕雉打破了,她不是傻子,不会看不出来,自己儿子只有关中之地,出了关中,赵王、代王、燕王、齐王、梁王、淮南王,每一个诸侯王类似于天子,这种局面吕雉难以容忍,所以他一个一个地下手,先是威逼齐王,刘肥果然服输,割了一个城阳郡给鲁元公主,然后其余的都是小角sè。吕雉等自己地位稳固之后,逼死赵王、梁王,一步一步地想要将这些分散而零碎的诸侯王国土重新纳入自己儿子的脚下,可惜刘盈二十三岁就驾崩了,不然,以吕雉为刘盈打好的基础,后面的七国之乱也就不会发生了。
刘盈的驾崩,已经让诸侯王蠢蠢yù动了,但是一个吕雉在关中坐镇,无论如何,天下都乱不起来,但是吕雉刚驾崩,天下就乱了,说到底,还是一个皇位没有归属的问题。天下的诸侯王认定惠帝之后的少帝不是刘氏嫡亲血脉,所以都想争这个天子之位,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初虽然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但是齐王刘襄(刘肥长子,刘肥薨后,袭齐王之位)领兵西进荥阳,便是最好的例证。
吕雉驾崩之后,身在长安的朱虚侯刘章立刻给自己的兄长刘襄写信,劝他起兵,因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齐王刘襄的身份,乃是刘邦的长孙,刘邦的嫡脉既然已经名存实亡,那么长子就有最大的机会继承皇位,所以刘襄一举兵,几乎全部的诸侯王都震动,但也跟着他靖难,这个时候,刘襄是最有机会坐上天子之位的,再加上有自己的弟弟刘章在长安居中策应,皇位几乎是十拿九稳。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了一些不可知的因素,最终导致了刘襄帝王梦的破灭。史书上记载的是,琅琊王刘泽因为痛恨刘襄骗他,并夺了他的军队,所以狭私报复,说大汉朝刚刚经历女祸,若是让刘襄做皇帝,那他的舅舅驷钧就得势,以后未免不会是另一个吕雉。这大概是符合事实的,而且当时的大汉朝臣最忌讳的就是吕后,但朝臣也有朝臣自己的想法,刘襄是齐王也就罢了,齐王和刘章、刘兴居是兄弟,这三兄弟两个在朝,一个在齐国做诸侯王,三个人几乎主导天下,而且更兼是年少有为,热血冲动不说,行事太过雷厉风行,而且三兄弟互为犄角,势力太过庞大,朝臣都老了,而且已经拥有天下,多年下来已经怠惰了,跟着这样年少有为的帝王,只怕以后就不是他们的时代了。
也就是这样,刘襄在众人的忌讳中,失去了皇位。取而代之的是远在北疆的代王刘恒,朝臣认为刘恒没有什么根基,而且薄姬贤惠,认为这对孤儿寡母好对付,所以迎立代王,因为刘章和刘兴居在长安,刘襄投鼠忌器,只能黯然回国,不过几个月就离奇而死,随后刘章和刘兴居也被遣回封地,而二人的封地由原来的赵国和燕国,变成了城阳和济北,反差之大,只能是让人愤然不平,而两年之后,刘章死去,刘兴居随即愤然起兵造反,想为两位兄长讨回公道,但却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但这件事情没有完结,刘襄的皇位虽然丢了,可是刘恒的天子之位仍然存在着威胁。因为按照继位的原则,嫡子一脉断了,是该由长子一脉继承,长子一脉中,刘襄、刘章、刘兴居都死了,他们的后人或许没有机会登上天子之位,但天下的诸侯王都知道这个皇位不应该是刘恒的,有异心自然是难免的。这些情绪一直压服了三十年,刘恒驾崩之后,落到了汉景帝的头上。
七国之乱表面上是刘濞联合一众诸侯王反对朝廷削藩,但很大程度上,是诸侯王对刘恒一脉皇位的不认同。刘恒既非嫡子,又非长子,他都可以坐上皇位,那其他的刘姓诸侯王也都有可能坐上皇位,在这种想法之下,若是刘启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那这种积压了三十年的情绪就会爆发出来。跟着刘濞起兵的三个诸侯王是齐国的,也是刘襄的后人,他们可能也认为自己的祖上遭受了不平等的待遇,所以才跟着起兵。
到七国之乱后,这种声音才慢慢少了,而到了汉武帝的时代,刘彻开创了汉朝的一个巅峰,汉室正宗才算是纳入正轨。从嫡子到长子,再到支属,汉朝开国的五十年,算得上是三次换了天下。
刘章吕秀
刘章是本书的主角,也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一个人,从他的经历,齐国和长安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反映长安的那场动乱,但是动乱之前已经写了大半部书作为铺垫,主要交代了刘章的生平以及他的爱情故事,还有他在长安的表现,其中串联起了很多往事,比如对秦朝失去天下的论述、长安城的兴建、天下的形势基本交代清楚,还有刘章的家室,以及他与吕雉、刘盈、张嫣的关系,范围太过大,而且杂乱,所以也就不再一一论述。其中对于刘章的经历,史书中只说,他进了长安中间没有回齐国,只有是长安动乱之后才被封为城阳王,而回去了城阳。所以,书中奉旨读书的那一节乃是纯属娱乐。而我让他第一次去长那,乃是为了联系起惠帝刘盈,若是大汉朝的惠帝刘盈没有出场,那这个故事就不那么完整了。
书中的刘章已经和历史中的有很多不同,可能历史中的刘章不一定有那个所谓将大汉朝的痼疾一举消灭的惊天计谋,但是他却是有那个意图,这些从历史中就可以推测出来。汉初一直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内乱,一个是外忧。其中内忧是当务之急的事情,必须要尽快解决,所以刘章才会铤而走险,让刘襄起兵靖难,趁机夺取皇位,而且史书中有意透露了一些。
《史记》中记载:孝文帝二年,以齐之济北郡立兴居为济北王,与城阳王俱立。。始大臣诛吕氏时,朱虚侯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尽以梁地王东牟侯。及孝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yù立齐王,故绌其功。及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
朱虚侯功犹大,而且朝臣答允了刘襄做皇帝之后,刘章做赵王,刘兴居做梁王,这是最初的计策,然而后来形势急转,汉文帝刘恒听说了刘章和刘兴居最初是要立自己的大哥为皇帝,心中不乐,所以就收回了他们的功劳,从齐国割了两个郡来作为封赏,这样的封赏已经近似于苛刻了。
既然史籍中是这么记载的,那么长安动乱之事就还有所考量,当初刘章跟朝臣约定是推举齐王刘襄为王,但后来朝臣却违背了这个约定,改立刘恒,这种转折不会是突然而来的,当时的长安势力纷繁交错,也许刘恒是先到的长安,说明了形势,所以才劝动朝臣,也就是陈平和周勃,不然,一个远在北疆的代王,谁会想起他来“
历史在这一段的记录很不值得推敲,所以书中假设了那样的一个场景,让刘章安定长安,而刘恒却是趁机取得渔翁之利。
书中除了是为写长安的动乱,更多的是写刘章和吕秀的结发之情。
吕秀这个角sè,在历史中只出现过一次,像许多其他历史中的女子一样,只不过出现一次,然后就没有了结局。《美人心计》里面说她叫吕鱼,还叫她什么“小鱼儿”,我最开始写她的时候,为她取名叫做吕秀,为的就是刘章能够叫她“秀娘”,还有最后一幕的那一首叫做《我非英雄》的歌。至于她到底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就像窦氏一样,历史中也没有她的名字,漪房是一个宫殿的名字,也是一种妃子的称呼。但若是说这就是她的名字,也很勉强。历史中没有交代刘章夫人的真实姓名,但名字只是一个指代,最重要的是指的是那一个人是刘章的夫人。
历史中对她的交代只有一句话:朱虚侯妇,吕禄女,yīn知其谋。恐见诛,乃yīn令人告其兄齐王,yù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朱虚侯yù从中与大臣为应。就这么长的话,只有头一句是说她的。但她在这次动乱中的作用却不可小觑。正是通过她,刘章知道吕氏的图谋,然后告诉了大臣,几个人才私下商谈,敲定了一分协约,才有了吕氏的覆灭,刘氏江山的后来。
这样说来,吕秀是吕家的叛徒,她为了自己的夫家,而抛弃了自己的本家,在她准备开口告诉刘章的时候,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思量的,这两方对自己同样都是最重要的人,但不管她心中经历怎样的争斗,最终她选择了刘章,这种情,刘章无论怎么样都难以偿还。
如同前面说的,吕氏没有想要谋朝篡位的图谋,但是也想劫掠大臣,而刘章当时是刘氏的领军人物,在吕雉面前杀了吕家人之后,吕家人对刘章很是忌惮,一些大臣也开始以刘章马首是瞻。本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却横生枝节。
刘章在长安变乱中被大臣出卖,从而失去了天下和地位,这是吕秀和刘章都始料不及的事情,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两人相濡以沫地接受。虽然二人从未开口说话,但是夫妻默契于心,最终二人都想着结束这种煎熬,所以双双赴死。本来是一个凄凉的结局,但我的文笔有限,写不出那样的感觉来。毕竟生离死别的场景我没有经历过,我唯一能够感觉的就是人生无常,世事变幻莫测。
结发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代表一个人成年,类似于束发的意思,结发夫妻,是年轻时候结成的原配夫妻,所谓“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古人将女子的青丝缠绕在写有生辰八字的帖子上,示意结发同心。而且古老的婚礼上的确有将夫妇两人的头发结在一起的做法。但这和书中说的不同,只需要一缕头发即可,而书中说的,却是将刘章和吕秀的头发都绑在一起,因为系得紧,所以两人都不敢动,生怕将发结弄散乱。这本来是我无聊之余的一个想法,后来觉得这种结发方法也不错,所以对这一段很是满意。
结发之情,在如今这个易变的社会里,不知道还有没有如此浪漫的事情?
杜心月刘泽
杜心月是我杜撰的一个人物,本来是想给刘章来一个有波折的出场,写着写着,突然觉得这个角sè在后来还有用处,所以就安排了她后面的情节。因为在大臣决定出卖刘章的时刻,还有一个琅琊王刘泽的戏份,他不能不交代,所以用杜心月这条线挂着刘泽。
刘泽是刘氏的支属,因为立下功劳,所以被刘邦破格擢用,封为营陵侯,后来更是和吕嬃的女儿结亲,成了吕氏的附属,但是他是全心支持刘氏的,所以用了一个迂回之计,逃出了长安,被封为琅琊王。但刘襄出兵的时候因为顾虑他在自己后方,所以用一个计谋将他骗到临淄,夺了他的军权,并且将他随军带着。后来刘泽花言巧语说是为刘襄做说客,到了长安,到长安之后立马见风使舵,污蔑刘襄,最终使朝臣转变了心意
刘泽后来被封为燕王,所以我断定他之前一定跟刘恒有所关联,也因为立下功劳,所以才加封。但是他的命不好,当燕王一年,就死了。很是离奇。文帝在位的头几年,一些老臣和诸侯王纷纷病故,这是巧合,还是刘恒一手造成的结果?小说家者总是有离奇的想象力,所以我将刘泽的死归结于刘章安排的杀机,算是一种因果报应。
而说到因果,真的说不清,就刘盈和刘恒、刘长来说,刘盈爱护几个弟弟,但这几人全都算计于他,最终刘盈也是因为这两人的jiān计而死,刘长最后以造反罪论处,刘恒面对一个空荡荡的未央宫,能得到什么?当初刘章一时快意杀了吕种,吕种临死的话也应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刘章占尽天下好事,最终却是惨淡收场,刘恒苦心经营,最终得到想要的一切,而当初刘章若是杀了杜心月,或许就没有后来那么多事,但是这些事情纷繁复杂,不过都在一念之间而已,而对错是非,怎么也说不清楚的。
杜心月是一个奇女子,她懂得自己心中到底要什么,所以才能牺牲自己的sè相,帮助刘章成事。但她也不过仅仅是个女子而已,离开了刘泽,或是这些手握重权的男人,一样难以成事,她很善于借势,算是个人才。本来我想着将她写死,但是写道和刘章在长安城外的时候,突然对这个女子有不舍之意,所以让她放开一切,转身离去。
程弋
程弋这个角sè,起初很简单,只不过是一个平凡女子而已,但后来写着写着,竟然将她跟匈奴联系在一起。而她也应该有一个足够让刘章注目的身份,后来我想起秦朝时候戍守北疆的公子扶苏,所以将她定位扶苏的后人,名字叫做嬴弋,她的母亲被匈奴人掳去,后来辗转来到代国,被薄姬收养,于是这些全都连在了一起,也让薄姬最后召见刘章的那一幕中两人有了共同的交集。
这个名字,算是临时起意想起来的,那时候我在安徽芜湖,知道芜湖有一个叫弋江的地方,弋这个字很有诗意,所以就用这个字来作为女主角的名字。写她,一方面是刘章的恋情和选择,另一方面,也是让刘章注重其匈奴这个外患,让他有心思去处理匈奴的问题,从而也将整部书的目光放在整个天下的层面上,而刘章经营的正是天下。书里的刘章一意要去除匈奴这个外患,不仅是因为他知道匈奴对于大汉江山的威胁,更是他要为自己的红颜知己报仇的目标。美人天下,恩怨情仇,就以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串联起来。
程弋最终是被大火烧死,她从始至终都带着对刘章的眷恋,从未改变过。但世间若果真有缘分一说,那他们也只能是有缘无分。
小石头离朱
每一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就像小石头一样。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人物没有故事,而最初的小石头只是一个随侍,只不过多了一些长进心。但是写着写着,人物已经自己有了生命,并不受作者的控制了。刘章是小石头无心的杀父仇人,他接近刘章只是为了复仇,后来竟然慢慢被感染,最后到甘愿听命,并为他抚养幼子。小石头是忠义的化身,是一个已经湮没的jīng神。
那相对于小石头来说,离朱就是已经没落的刺客jīng神,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很多chūn秋战国时代的刺客,这些人都是有目标而且执着的人,是值得赞颂的,但是这种行为在大一统的社会背景中并不提倡,而且越到后来,人们越追逐于蝇头小利,渐渐地离开忠义越来越远。
离朱的选择并没有错,他跟随田横,见惯了太多的杀戮,知道人最需要的是太平,不需要为了某个人的利益而挑动天下,从而弄得民不聊生,这里有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但在朋友小义面前,他选择了大义,重伤刘章,为的就是不让天下再次成为乱世。他这一次,成全了他自己和田横的大义,但是却将刘章所有的一切都付诸东流。但是大错不能归咎于一个人,离朱注定是孤独的,就像是英雄里面的残剑一样。
离朱这个名字是我取的,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只是叫起来顺口罢了。书中本来应该有一段他在刺杀燕王刘泽之后到田横墓前自刎而死的桥段,但是我疏忽忘了写了,现在想想,也不用补上去了,他的结局注定是这个样子,就像后来的刺客早已失去原先的jīng神,变得世俗化一样,总之是慢慢得消亡。
司马喜司马谈司马迁
这是司马家的三代,也是为《史记》增砖添瓦的三代人。司马喜的故事,就连他的孙子司马迁都知道得少之又少,我也只能根据“五大夫”三个字自有发挥,写了他如何校订史稿,家中藏有汗青多少。我很难想象自己笔下的藏书四万余卷是什么概念,而且全都是竹简,所以借由张辟疆的一句玩笑:“如果司马家着火,一定很壮观!”,我也在想着,若是着火,定然是很壮观的。然后就想到了刘恒最后为了掩盖事实真相,所以派人在司马喜家放火的情节。
但是心中实在是不忍心,我平素爱书,虽然说是在小说故事情节中,但我仍旧不忍心,像凤歌一样,将整个天机阁放了一把大火,这种潇洒我做不来,所以后来只是让这火将有关刘章的卷宗烧了。
司马谈子承父业,做了太史令,继续修订史籍,司马谈已经很有名声了,他写了一篇文章,叫《论六家要旨》,写了儒墨道法等百家的学说主旨,很见观点,后来的学术提起六家,基本上都是以司马谈的原话来说。《史记》在司马谈的手中,应该是做好了丰富的资料搜集,只等着一一修订,但是因为司马谈没有赶上汉武帝的封禅大典,心中懊悔,郁郁而终。于是《史记》落在了司马迁手中。
但是司马迁很久没有修订,因为他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思想,只是以古人言来记事,那写出来的史籍必然死板,难以呈现给后人一部生动的历史,司马迁云游天下,考察许多古代的地名,登山川而感叹,最终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体系。他既然要修史,那就要明白天文地理历法以及政治经济,博览百家之书,对整个社会要有高度的见解,这样的史书才有生命力。
司马迁修史过程中,遭受李陵之祸,被施以宫刑,这个“诟莫大于宫刑”的耻辱几乎让司马迁失去了活着的意志,但后来他为了一步《史记》,坚强地活了下来,最终完成了这部“无韵之离sāo”的《史记》。
后人揣测汉武帝为什么要如此折辱司马迁,普遍的说法是司马迁记录了汉武帝迷信于长生求仙访道,以及专政,好大喜功,汉武帝见了之后大怒,所以才逮着机会折辱他。但我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史记》的书中有很多都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能说是司马迁的思想已经超越了汉朝的时代,所以即便英明如汉武帝,也不能容忍。
比如,为项羽立传,而且是在本纪里面,本纪是记载皇帝的,这样堂而皇之的安排,汉武帝必然不悦,而且司马迁为高后吕雉分的也是在本纪里,将惠帝和吕雉的传记放在一起,并以吕太后为名,忽略掉一个皇帝,而以太后为首,虽然这是事实,但这样露骨,汉武帝必然不满(后来班固在修《汉书》的时候,项羽就没有在本纪中,高后纪只是dú lì的一篇,因为东汉刘秀开国之后,宣布吕雉不宜配食高庙,所以班固自然不敢违抗朝廷之命,班固就老实多了)。当然,还有汉武帝看到他自己的《孝武本纪》,只能是震怒了。
但这些或许只是其中的一些而已,正如同我前面说的那样,司马迁可能是以迂回的笔法写出了真实的历史,那就是汉朝换了三个血脉,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不光彩的,司马迁虽然想写好那一段故事,但这段历史的硬伤太多,肯定是被人砍去了的,所以历史被人称为“帝王家谱”,庆幸的是,《史记》中记载得虽不详尽,但是依稀可见当年的影子。
司马迁将《史记》完书,不以自身为念,是一个凛然的须眉丈夫。
(其余一些角sè,就不再一一赘述,匆匆完稿,不知道rì后有没有心思将这部书重新整理。)
“龙马,抱抱”某女不知廉耻的伸出手臂,朝着旁边的少年伸去,某男一脸不愿,但还是双手一伸,把某女抱在怀中,某女露出邪邪的微笑,更加靠近某男。“呐,龙马,痛痛,呼呼”某女眨着灵动的大眼睛,望着远处正在打网球的某男,迈着腿往某男走去,某男一脸黑线,他刚刚打到兴头上说的,但看到某女大眼中充满了薄薄的雾气,抬起某女的手轻轻的吹起。“龙马,亲亲”某女继续发挥厚颜无耻的功力,某男一脸尴尬,刚想跑,这时,某女,一脸邪恶,拉着某男,轻轻的说,龙马害羞了,没事,我来主动就好了,说完,踮起脚尖,吻了上去,随即深入。[>
顾末冉没想到自己会穿书,还是从自带万人迷属性的大美女穿成原书中的丑女配角。 被要求渣女收心,乖乖撮合原书男女主也就算了,可为什么她在现实世界中曾经喜欢过的白月光男神陆霖也出现在了书里? 顾末冉揉揉脸,醒醒,这是书里!他只是个跟陆霖长得一样的角色!于是她决心好好逆袭,势必要跟这个&......ldquo;白月光”再续前缘。 直到某天,顾末冉突然意识到,书里的陆霖和现实的陆霖,怎么好像不止是长得像呢……【展开】【收起】[>
萧织淼在通过一次神秘的游戏内测进入到了一个真实的异世界中,通关游戏副本后获得奉献点向神明兑换恩赐获得特殊能力和稀有物品。 为了早日通关游戏回归正常生活,萧织淼开始了她的通关(屠神)之旅。 萧织淼在过副本时惊险又刺激,却没想到到了最终boss面前,他们一个比一个放水厉害,各种稀有物......品不要钱似的塞给她。 boss一号:“狗屁神明的东西都是破烂,我给你的才是好东西,拿好不许丢掉也不许给别人!” boss二号:“我躺好了,来上......来打我吧。” boss三号:“神明都是狗屁,不许要他们的狗屁恩赐,要我。” boss四号:“爱我,不许害怕!” 萧织淼:嗯???你们这些boss都是怎么回事!怎么一个个跟妖精似的勾引人呢?! 当她重新站立在这片颓废大地,他们会站在她的身后做她最坚韧的后盾,揭露伪神之面,将真正的光散落在她身上。 而她将举起残剑,屠尽伪神!【展开】【收起】[>
下界境界分为:灵空境、雷结境、元婴期、风灵境、元海境、灵冰境、金丹期、化神境、溯神境、神帝。 仙界境界分为:半仙、仙者、武仙、真仙、金仙、仙王、仙皇、化仙、仙帝、万古太仙。 魔界境界分为:魔者境、聚魔境、铸魔境、宿魔境、万魔境、玄魔境、乘魔境、诸魔境、天魔境、仙魔境。 天地混乱,魔族入侵,下界将要迎来一场巨大的灾难!一个莫家废物,实力一直停留在灵空境二星,但是他去坦银城猎杀妖兽的时候,意外拥有了一个叫最强无敌顶级神尊系统,帮助莫一路之远!直到莫成为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一位强者。 【新书《九武独尊》正在连载中!超火热!快来看看吧!】[>
大炮新闯荡江湖,他信奉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的哲理,捞偏门挣快钱,结果马失前蹄,被警察抓了…… 后来他与同伴偷渡澳岛,他左手捞钱,右手捞命,凭着一腔热血,开启他的狗血人生。 钞票满天飞,你钱入你袋。[>
谢隐:吾有匹夫之力,可撼昆仑。[>